某天,大力丟了一個連結跟我說,原來台灣有好多地方他都不知道
打開連結一看,是某部落客介紹了在台東的公東教堂,我心頭一驚,原來台灣有好多地方我不知道
看完了部落格後立馬上了網路書店買了 范毅舜的"公東的教堂" 回家細讀
才讀了第一章就淚流到要休息個一天才能繼續看,並且馬上決定要去台東參觀公東教堂
很順利的,同行的友人上網預約到了台東行第二天早上的梯次
於是,參觀公東高工的教堂變成此趟台東行中最讓我期待的一件事了
原本到達台東的第一天狂風暴雨整個晚上,沒想到隔天醒來天氣居然變超好
好到我一直在心裡喊著感謝主,讓我能如願拍到藍天白雲下的教堂
這是現在公東高工的大門,就是一般學校的樣子
若不是"公東的教堂"這本書的介紹,可能大部分的人都不會發現原來這學校裡藏了一棟如此厲害的建築
這是1960年,錫質平神父建立公東高工時的大門
當初大門與教室大樓全部都是用清水模建造,在50幾年後的今天看來依然是如此有質感
可惜這個門已經變成在學校角落的側門,這還是我隔天要往鹿野方向去才發現這舊大門
只好停在馬路對面用手機zoom in拍張照,所以畫質超差,這麼美的校門被藏在角落真是好可惜
從這扇門進去就是教堂與教室所在的四層樓建築,想像當年學生一進學校大門就能見到如此美麗的教室
整個就覺得很幸福
現在從新大門進入校園後,則要往右邊角落的方向一直走去
沒多久就可以看到天空中的十字架,那便是教堂的所在地了
這棟樓現在已經只剩下一樓是教職員辦公室外,二三樓都當成倉庫了
當年一樓是用來當做實習工廠讓學生在這邊製做家具
二三樓則是學生宿舍,那時候所有學生都要住校的
錫神父則是兼當舍監,與學生同住在三樓,一上三樓看到的第一個門就是錫神父的房間
因為"公東的教堂"一書,現在這邊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一樓也掛上了一些書中的介紹與照片
強力推薦大家去參觀教堂前,一定要先看過書,你會為了這些如此無私無我的神職人員落下許多淚
這樣來參觀也比較有感覺,不會走馬看花
總之這些感人的故事我也無法詳細介紹,就是自己去看書就對了
就是這群把台東當成自己家的瑞士人,為台灣東部的人民做了比當時政府還要多出一千一萬倍的付出
甚至死後都不願意回到原本的家鄉,只願把自己變成台東這片土地的肥料
建築的最上層就是當年錫神父為大家做彌撒的教堂
當初錫神父回瑞士募款,並且請了目前歐陸知名的建築設計師"達興登" (當時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吧) 幫公東高工設計了四棟建築物
在"公東的教堂"一書未出版前,這棟建築是國內許多建築系的學生一定要來參觀的地方
因為很難想像在將近六十年前的台灣東部,居然就有一棟跟上世界潮流的清水模建築
在我們老是飛到國外去參觀安藤忠雄的作品時,卻不知道台東就有一棟如此有歷史又如此美麗的建築
可惜的是這棟建築之前並沒有花太多經費維持,後來甚至整棟樓被刷上油漆
而且經過了九二一與三三一兩次大地震後,一度成為危樓差點被拆除
還好幾年前有個校友貢獻了幾百萬將結構補強,並將表面的油漆全部刮除,回復原本清水模的樣子
只是大樓另一面這高達三層樓遮陽板已經破損不堪,卻無人敢碰這些柱子
因為不確定要如果補強這片遮陽板才能支撐整棟四層樓的重量
當年達興登設計這棟樓時,融入的當年知名大師科比意的設計
牆上留了許多大小不一的方框,把建築旁的大自然透過這些方框呈現
像是牆上掛了許多幅圖片一樣
而這些四方型格子,必須是在灌模的時候就先設計好,無法在整片水泥牆蓋好後再來切割的
想想當時台灣能有這樣的建築是多麼感人阿
這些凸出來小方塊是排水孔
還可以看到牆面與天花板交界處有條凹槽,經解說人員講解我們才知道這叫做"止水線"
下大雨的時候,水沿著圍牆牆面留進屋簷天花板時,碰到這條止水線就會往下落
這樣走廊裡就不會滴滴答答了,多聰明的設計阿,現在大樓很少見到這樣的設計了
這棟建築的樓梯有非常深的設計含意
二樓通往三樓的樓梯有與剪力牆連接,三樓通往四樓的樓梯則是懸浮在空中
因為達興登認為,通往四樓教堂的路應該要與樓下宿舍與教室有所區隔
而科比意式的框框也只有在二樓通往三樓的樓梯間可以看到
三樓通往四樓看到的則是一片完全封閉的牆面
這是因為達興登要讓人在走上四樓教堂前,不要在被外面的風景分心
而要開始沉澱心靈準備敬拜上帝
當年的學生宿舍,可以想像錫神父一間一間巡房的樣子
這棟建築有許多很感人的小細節
像是樓梯間的女兒牆都不會有直角的牆面,全部都是斜角的設計,以防刮傷人
對外的圍牆頂部不是平面而是往外傾斜,這樣雨水就會往外流
這張照片看不太清楚這樣的設計,但我在現場看到這些設計真的是內心有無比的感動
想想當年還只是大學剛畢業的達興登,居然在這麼多小細節上都如此仔細
從二樓與三樓就可以清楚看到北面遮陽板破損到深可見骨的情況
真希望有人可以趕快出錢出力出技術幫忙修復這面牆,好讓這棟建築永遠的保存下去阿
通往頂樓的封閉牆面
轉個彎就可以看到教堂的白色大門了
樓梯一出來的右手邊空地,是當初學生用來曬衣服的地方
牆的末端有個落地用鐵欄杆擋住的開口,是用來吊東西到頂樓的地方
牆上還留著當年用來綁曬衣繩的掛鉤
依然有些地方的油漆沒有被去除,不過可以看得出來當時油漆只上在對外的表面
從這邊望出去的那棟建築,也是當時一起興建的教室之一,目前也還是當教室使用
只是除了教堂所在的這棟樓的油漆有被除去之外,其它的清水模建築都被油漆覆蓋了
從這面可以看到十字架的背面,真感謝上帝給我們今天的好天氣阿
我一直很想看十字架正面的樣子,可惜附近都蓋了教室而無法看到全貌
這兩扇超大的木門上面有著"聖堂"的標示
除了預約參觀的時段外,這邊都是上鎖的
兼任解說員的教職員會帶著鑰匙來打開這扇大木門
不過這門真的不輕,必須由參觀的人合力拉開
門一打開,教堂的內部整個把我震懾住了
沒有過多的裝飾,卻如此的神聖莊嚴
進入教堂的走道被特意設計在靠左邊位子,不與中間祭台對齊
為的是不要讓走進來的人影響到祭台上下的活動
白天的教堂不需要開燈,因為這裡設計了許多天窗,引進了大量的自然光
能想像在五十幾年前的台東,就有嵌燈的設計嗎?
教堂的右側,沿用了科比意式方框,並鑲上了彩繪玻璃引進自然光
彩繪玻璃展現的是耶穌的苦路圖
傳統的天主教教堂通常懸掛比較好懂的苦路圖
公東教堂卻大膽的用抽象型式來表現
這14幅彩繪玻璃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全部都是在量身製作後運來台灣的
可惜有幾片已經破了,而有一片是完全不見
現在想維修也沒有人有辦法製做出如此精美的彩繪玻璃了
而且這也是達興登設計的所有教堂裡,唯一一座有放入彩繪玻璃,更顯得公東教堂的珍貴
教堂內部的牆面都是像這樣用手工彈上牆面的水泥
這樣的做法應該是為了聲音效果吧? 在這小教堂裡唱歌特別好聽
我們參觀的這天,就有一組教友在現場唱起詩歌來,有如天籟般
祭台的正上方有一整片底下的人看不見的天窗
光打在牆上的耶穌與祭台前的神父猶如spot light一般
更厲害的是,五十幾年前設計的天窗,就有機械式的開窗機關
開窗的轉動式手把在旁邊的牆上,上面的照片可以看到
當初瑞士來的技工製做這片天窗時,有讓當時的學生參與
後來這機關壞掉,還是學校找來這名校友幫忙修復
公東教堂的耶穌像也與一般傳統天主教教堂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像不同
這以鑄鐵打造的頭戴著荊棘、露出肋骨、雙手雙腳有釘痕的耶穌像,呈現的是耶穌死後復活昇天的樣子
個人甚愛這樣的耶穌,比起一般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像更讓人有光明、希望與充滿喜樂的感覺
而且神奇的是,當年設計師並沒有來過台東與原住民相處過
但設計出來的耶穌像卻充滿著濃濃原住民的氣息
用紅寶石表現出耶穌手腳上的釘痕,讓人比較不會有哀傷的感覺
祭台也與一般不同,掛在十字架上的是象徵贖罪的羔羊
羔羊獻祭後,我們便看見後面牆上復活昇天的耶穌基督
祭台旁的牆上有聖餅櫃 (忘記確切的名字了)
每次做完彌撒後,會將做禮拜時未發完的聖體(聖餅)存放在這邊
據說之前台東的教友常來拿聖餅回去幫家中生病的人祈福
公東教堂的椅子也是我見過最特殊的
用幾何形狀的水泥柱固定在地上,整個與清水模的建築相呼應
我想,我會對公東教堂整個建築如此感動,應該是因為出發前看完"公東的教堂"這本書的關係吧
被書中介紹的瑞士神職人員的愛感動,以至於光看到這棟建築就整個內心澎湃
踏進教堂,只是坐在椅子上,聽著講解人員帶領的禱告,就淚流滿面
一直把自己放到五十幾年前這些神父修士來台奉獻的時光裡而整個內心感動不已
總之,我覺得從今以後任何要去台東的人,一定要把公東教堂放到行程裡
而且,去參觀之前,一定要把書看完再出發
我會再預約去參觀一次,因為這次是早上去的
聽說,下午太陽會從彩繪玻璃那邊照進來,將彩繪玻璃的色彩映照在紅磚地上
所以如果時間許可,應該要早上與下午都預約參觀
延伸閱讀一下...
在網路上看到某網友發表 2008年去參觀公東教堂的文章 - http://royalhouse.pixnet.net/blog/post/31348776
可以看到當時整棟樓外觀塗滿白漆的樣子,真的整個質感就差好多了呀
真的要感謝某校友出錢出力回復原貌哩...
台東 公東高工、公東教堂
網站: http://chapel.ktus.ttct.edu.tw/
地址: 台東縣台東市中興路一段560號
電話:089-222877 *803
留言列表